好房网

网站首页百科全书 >正文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构成要件(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2022-07-07 06:47:55 百科全书来源:
导读目前大家应该是对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方面的...

目前大家应该是对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方面的相关知识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里的丢失,既包括因行为人保管不善而遗失,也包括枪支被盗、被抢、被骗或其他丧失对枪支控制的情况。

不及时报告,是指在发现枪支丢失后未立即报告。如果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发觉丢失而被他人利用作案时,不宜认定其是不及时报告。如果行为人对枪支保管完全是按照规定,但因意外发生被盗、被抢而及时报告的,不构成本罪。

丢失公务用枪不及时报告的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严重后果是枪支丢失落人犯罪分子手中被予以持有、使用或因枪支走火等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后果的等。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

(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

(2)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告。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枪的丢失,可能是出于过失,但不及时报告,却是出于故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内容转载自:华律网 如有法律问题请移步华律网进行咨询,本站不提供任何法律方面的咨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