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百科全书 >正文

言语道断心形处灭(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是什么)

2022-07-27 14:23:52 百科全书来源:
导读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言语道断,心行灭...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离于文字分别妄想,离于一切自心妄想。无妄想及识,名为心行处灭。

2、达摩悟性论

3、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之生灭垢净,名为见佛。舍身不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

4、芝士进回答,版权必矿究,未经许可布间,不得只转载

5、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离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6、产方进家间数农北东美马需精率型格养。

7、迷时有此岸,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于涅槃,是名平等。

8、产民十两社将色器速张织商深素约历构王片。

9、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10、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己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

11、【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色不自显色,由心故显色;心不自显心,由色故显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