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民俗百科 >正文

七夕节风俗和来历(七夕节风俗食物)

2022-06-04 07:47:44 民俗百科来源:
导读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节日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七夕节风俗食物方面的节日知识分享给大...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节日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七夕节风俗食物方面的节日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巧果做法

2、配料:牛奶、奶粉、面、糖、酵母

3、做法

4、将面粉、糖、奶粉混合,将酵母放入牛奶中融化后倒入,用筷子搅拌成絮状。

5、揉成一个表面稍光滑的面团,室温发酵25分钟(半发状态)

6、将发好的面团揉光滑,搓成长条;用刀将面切成合适大小的剂子。

7、模具中撒面粉后,磕去多余的粉,将面剂子放入模具中压实。

8、用剪刀或刀子去掉多余的面后压实,抹上一层面粉防粘。

9、将巧果从模具中磕出,放入预热好的烤箱,180度烤20-25分钟(时间根据自己烤箱定)面团鼓起,表面上色即可。

10、花瓜

11、花瓜小黄瓜和黄瓜没什么区别,是黄瓜其中一个品种,比黄瓜细小,近比起一般黄瓜,小黄瓜瓜皮很薄,几乎无籽,水分更多,爽脆清甜,用来生吃、做凉拌菜最是适宜。

12、古时七夕乞巧,用瓜雕刻成精巧花样。

13、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

14、五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瓜子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15、酥糖

16、酥糖是中华特色传统名点之一,是春节应时糕点,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酥糖由屑子和麦芽糖骨子组成,屑子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用面粉、棉白糖、熟纯芝麻仁、桂花等合制,麦芽糖骨子是麦芽糖酿制而成,经过原料配制、碾霄、熬糖、拉糖、压糖等多道特殊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产品呈长条和麻将形,块型整齐,用蜡纸包好,酥糖霄中均匀分布着麦芽糖骨子,吃时酥糖霄香甜、麻香浓郁、骨子松脆入口即溶。

17、巧巧饭

18、未嫁少女或自带或在村内各家要点米面,带上炊具,成群结队到野外野炊。山东《潍县志稿》的记载略见一斑:农历七月七,少女“各出米麦等,共作饭,于是日黎明食之,七人一组,谓之‘乞巧饭’”。

19、七宝羹

20、七夕中午,敬祀七娘妈,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桥七乘,看来,热情好客的泉州人,把七娘妈的六位姐姐也全部请来了,共庆“七娘妈生”。至于供品以“七”为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数的思维模式有关,即“数七”为阳数之一,是吉样之数。如泉州民俗以正月初七为人的生日,需取菜果七样做羹,名七宝羹。七月初七为“重七”,亦是吉日,把织女演化为七娘妈,可能也与“数七”有关。

21、泉州人还把七娘妈奉为护佑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女神,因此在“七夕”还表现出一种关心下一代的节日氛围。新生婴儿在第一个“七夕”拜七娘妈为“契母”(即干妈),称“新契”,至16岁才解除契约,称“洗契”,其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22、此外,泉州七夕尚有“乞巧”民俗,与全国其他地方差不多,故七夕又称“乞巧节”。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