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 教育 > 正文

合唱歌曲指挥基本手势(如何指挥大合唱?手势应该怎样)

2022-06-29 13:03:00 教育 来源:
导读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如何指挥大合唱?手势应该怎样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指挥大合唱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如何指挥大合唱?手势应该怎样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指挥大合唱?手势应该怎样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1.身体挺拔端正、两脚站稳、肩放松、腿稍分开,给人一种稳定感,达到一种外形和谐的美。

2、 2.指挥的动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地夸张,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做到准确而精炼。

3、通常是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4、 3.根据作品的内容,指挥在处理作品强弱、动作上要有一种“重力向下、离心向外”,即重拍、强拍手势向下,弱拍、轻拍向外的动势规律。

5、手臂不要抬得过高,基本上是在胸前,尽量减少大臂挥手,要以小臂带动手腕,肘关节作为上下运动的枢纽,手腕、手指的关节要灵活,并富有弹性,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6、 要掌握动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

7、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越快,动作越小。

8、大臂主要用于速度慢、力度大、较辉煌、声势浩大的作品。

9、小臂则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起一个枢纽带动作用。

10、 4.指挥的动作线条要有一定的技巧,富有音乐性,而不能太平铺直叙,太常规化、简单化。

11、在学会图式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指挥技能,动作要做到和你内心世界是相辅的,感受和动作是统一的,这叫做手中有拍,心里有内容。

12、 5.指挥要善于调动每个合唱队员的积极性和挖掘出演员们最大的潜力,在作品的处理和表现上要有独到之处,从而体现音乐表现的最高意境。

13、 6.指挥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见的拍子,而暗拍则是“隐伏”在心里的拍子,这种“隐伏”拍是靠你的感觉和心里节奏,使“点”到位,使合唱队员不但理解明拍意图,也能意会你暗拍中的拍点、节奏及情绪。

14、 7.指挥要有案头工作,对作品要有分析能力,如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段落之间的变化、对比,作品的内涵节奏、速度、力度、强弱、快、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15、千万不要“遍遍过、句句抠”,使演员对作品再也引不起新鲜感。

16、这就是你排练的失败。

17、 8.简单地说,指挥的艺术就是起拍和预备拍的艺术,因为预备拍就给演员提示了速度、力度及情感。

18、清晰的击拍点是 指挥的灵魂,是音乐时值准确的体现。

19、指挥的拍子、图形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但指挥的主观能动性和他巨大的潜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

20、无论快慢及各种复杂的拍子的交替,只要指挥能掌握好击拍点,合唱队就能达到统一整齐。

21、 9.起拍与收拍。

22、 起拍: 起拍是指挥音乐开始前的预备动作。

23、无论作品是热情奔放,或抒情优美,或威武雄壮,或深情细腻,当它发出声音的一刹那,是最能抓住和影响听众的情绪,而引起这些情绪的力量就是音乐艺术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24、 指挥家们对起拍动作有以下几个内容:准确的速度,是慢还是快,还是中速鲜明的力度,是弱还是强,还是不弱不强。

25、丰富的表情,是优美抒情还是坚强有力度。

26、 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

27、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也是精确地给演员开始演唱的呼吸口,使演员们统一→吸气→张口→演唱,也就是预备→虚拍→实拍的过程。

28、在某些多声部的演唱中它的声部是依次进入时,除了要给预备动作以外,还要绐其他声部进入提示。

29、如《怒吼吧!黄河》它进入顺序是男高、女低、女高、男低…… 收拍: 就仿佛是话说完了,故事讲完了。

30、那么无论是热情的、激烈的、宁静的、柔和的或是神秘的,等待的是指挥用手势鲜明地交代清楚,给观众以完美的结束感。

31、反之,如果不确切、不干净、不适度、不恰当,你就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你可能会使作 品艺术表现前功尽弃,留下后悔和遗憾!所以收拍是作品表演成功与完美的关键。

32、 10.左右手的配合。

33、一般是左手掌握感情,右手掌握拍子,要学会节省每只手的作用,如指挥单声部时,能够用单手完成的任务尽量不去用双手。

34、右手准确地给予拍节,左手协助右手做起拍、止拍和加强音乐表情的作用,可协助某一声部延长而不影响右手的击拍,可协助指示各声部进入等。

35、 总之,指挥的双手配合应是均衡的协调、统一的完美。

36、但要切记,虽然左手很重要,但右手准确的击拍仍占主要位置,两手的配合主功能仍属右手。

37、指挥在台上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提示演奏员。

38、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

39、 二、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

40、比如,演奏员记得某处指挥要求渐慢或渐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是无法量化在谱面上的,只能看指挥临场的表达,因为艺术是需要情绪的,不是写下来就行了的。

41、 三,临场发挥。

42、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

43、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

44、 四,表现性,增强作品感染力。

45、这一点并不是所有指挥都有,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指挥确实有指挥给观众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