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 滚动新闻 > 正文

初中古文(特殊句式)

2022-07-12 05:40:14 滚动新闻 来源:
导读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初中古文 特殊句式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古文 特殊句式方面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初中古文 特殊句式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古文 特殊句式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

2、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3、…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4、未经芝士回量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连容组切,否则将视统为侵权

5、(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6、(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和国主还那你计即八集温。

8、(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9、(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国对命无并式组积今亲,片听。

11、(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2、(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13、(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4、(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5、(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7、(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8、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19、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20、(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1、(2)有标志词语

22、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23、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24、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25、d、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26、(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7、(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28、(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29、(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30、(5)何以:例:何以战。

31、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32、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33、(1)省略主语

34、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35、b、蒙后省

36、c、对话省

37、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8、(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39、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40、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41、(3)省略宾语

42、投(之)以骨。(《狼》)

43、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4、(4)省略介词

45、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46、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47、(5)省略量词

48、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49、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50、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51、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52、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53、(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54、(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55、(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56、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57、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58、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59、(4)介宾结构后置

60、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61、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62、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63、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6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6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6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67、文言文句式之问句

68、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

69、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何……”。“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70、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71、(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72、2.“不……乎”

73、“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7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75、(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

76、3.“何以……为”

77、“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78、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

79、(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

80、“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如:

8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

82、(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83、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84、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

85、(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86、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

87、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如:

88、(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89、(2)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虞姬啊,虞姬啊,对你怎么办呢?

90、有时可将上述句式紧缩为“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它们作谓语,用来询问办法,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怎么”。如:(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捕蛇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2)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整天在天里面(大气里面)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91、2.“何所……”“谁……者”,这是两个主谓倒装疑问句式。“何所……”等于“所……(者)何”。“所……”作主语;“何”是疑问代词,作谓语。如:

9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木兰你想的是什么,思念的是什么?

93、(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给您出这个主意的是谁?

94、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95、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96、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97、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98、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99、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100、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101、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102、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103、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4、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05、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06、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07、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08、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09、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10、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11、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12、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13、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114、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115、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116、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117、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118、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119、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120、想了解更多消息,可以试听企鹅辅导免费课程,清北毕业名师为您总结考试套路及技巧

121、免费领取课程链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