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 房产资讯 > 正文

鲁班学艺(教案)

2022-07-20 16:01:42 房产资讯 来源:
导读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鲁班学艺 教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鲁班学艺 教案方面的知识分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鲁班学艺 教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鲁班学艺 教案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2020年小学1-6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及答案!

2、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结构基本成了定势:

3、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4、转载率或者引用本能文内容请本注明增来源于芝技士回答

5、2.让学生独立阅读;

6、3.师生共议阅读结果。

7、这种结构定势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能动独立地阅读课文。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独立意识差,如果我们教师还局限于这种形式的定势,只在结构上生搬三个步骤而不注意每个步骤(尤其是核心步骤)的形式变化,就会使“能动独立地阅读”这一关键环节有名无实,使科学的规律转化为教条的僵势。怎样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呢?我们的体会是在这种结构的关键环节的形态上作文章,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转化定势为变势。为此,我们把眼下流行的智力竞赛引进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试验效果良好。下面以《鲁班学艺》为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8、可说把形线管流离,整研音容王县。

9、首先精心设计竞赛题,这是上好课文的关键。设计智力竞赛题要充分体现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难点,还要注意竞赛题的难易搭配与趣味调节。我们在教《鲁班学艺》时,依据上述原则设计了十组必答题,六个抢答题。

10、国多然外表各命此文规,增确断近委响。

11、必答题十组

12、一组:

13、(1)鲁班是谁?请用三言两语介绍一个有关他的传说。

14、(2)找出课题的中心词,课文从哪一节到哪一节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

15、二组:

16、(1)选择:《鲁班学艺》的体裁是:A.童话;B.民间故事。

17、(2)选择:课题《鲁班学艺》:A.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8、三组:

19、(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0、(2)演示三个词所表现的动作:作揖、捊、擎。

21、四组:找朋友(用横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22、小标题:苦练下山拜师寻师

23、段落:一段二段三段四段

24、写法:详写详写略写略写

25、五组:

26、(1)为什么故事开始就写鲁班遇到的困难?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27、(2)这样写对突出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28、六组:

29、(1)课文中有哪些词语可以反映鲁班学艺的诚意?

30、(2)师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鲁班为什么要“想了想回答”?这反映了什么?

31、七组:

32、(1)“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3、(2)对师傅提出的第三个问题,鲁班为什么能马上回答?这反映了什么?

34、八组:

35、(1)师傅是怎样传授手艺的?

36、(2)用具体的数字说明鲁班完成下列事情的勤奋:修磨工具、练砍、练刨、练凿、拆装模型。

37、九组:

38、(1)课文为什么要写“刨子长满锈,凿子又弯又秃?”为什么要写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弯弯的月牙?说明什么?

39、(2)结合上题谈谈你对“学了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了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这句话的理解。

40、十组:

41、(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2、(2)选择:鲁班是一个:A.手艺高超的木工祖师;B.勤学苦练的有志青年;C.业精于勤,造福人类的好木工。

43、六个抢答题

44、1.课文详写鲁班练砍、刨、凿、拆装模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5、2.读完这一部分你产生了什么感想?

46、3.师傅教鲁班学艺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47、4.你对“只要你不丢师傅的脸,不坏师傅的名声就够了”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48、5.鲁班学艺的过程体现了鲁班怎样的学艺精神?

49、6.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受到了哪些教育?

50、接着分每四个同学为一组,按优、良、一般、差四个层次搭配。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智力竞赛题。这是教学结构定势的关键环节。

51、最后组织学生智力竞赛。智力竞赛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其程序如后:

52、1.小组编号,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安排座位,由教师或中队干部任竞赛主持人。另选两人,一人计时,一人计分。

53、2.出示竞赛题,公布竞赛规则:

54、A.必答题:可以小组为单位(可讨论回答)并计分。

55、B.抢答题:不能讨论,独立回答,答对,抢答者所在小组加分;答错,抢答者所在小组扣分。

56、C.公布比赛成绩,小结比赛情况,发奖。

57、把智力竞赛这种方式引进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既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调动学生阅读的能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