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 知识问答 > 正文

今日更新利拉德16代实战测评 dame 16实战怎么样

2022-05-06 22:50:46 知识问答 来源:
导读 目前大家应该是对利拉德16代实战测评 dame 16实战怎么样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小编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利拉德16代实战测评 dam

目前大家应该是对利拉德16代实战测评 dame 16实战怎么样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小编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利拉德16代实战测评 dame 16实战怎么样方面的相关知识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利拉德作为一名冉冉升起的新星,他的沉稳与他的年龄仿佛并不匹配,利拉德作为阿迪名下的猛将,由于这两年的出色表现阿迪也为他量身打造了一款属于他自己的球鞋。而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利拉德战靴1代到6代的实战能力怎么样吧!

利拉德1代

外观:DL1真的算不上一双长得好看的篮球鞋,除了稍稍能拿得出手的黑人月土豪金配色之外,剩下的就只有被人诟病是Lightswitch Gil的“阉割版”以及WOW同胞之类的云云。从一个旁人来看可能如此,但作为评测者,这个配色能给予我上脚的机会确实不多,仅仅在评测的五场球穿着,其余时候哪怕不用上班也非常确定的不穿出去,线条的繁杂造就了DL1复古的造型与当下趋势格格不入,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受众。

舒适度:恰如其名,DL1的舒适度就像它鞋头标注的techfit科技一样贴合舒适。轻薄却顺滑穿着体验绝对是这个价位里非常难得的。整个鞋底系统的调教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生硬,相反,它所体现出来的柔软和贴合已经非常接近跑鞋。如果非要鸡蛋里挑点骨头,那只能挑全掌内靴的后跟填充不是非常理想。

抓地力:毫不夸张的说,DL1是我这一年来认为抓地力最好的球鞋,没有之一。原因很简单,DL1的大底纹路设计密致而浅显,采用极为常见的人字纹加横条纹的设计处理。虽然没有上翻结构增加接触面积以加大摩擦,但是鞋底的三条纵向凹槽却像Free一样可以更多方向的形变受力,在做大幅度变相动作以及启动的瞬间,没有出现因为抓地而泄力的情况。另外,其材料使用也占了很大因素,整个大底调教极为柔软,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好的抓地,同时耐用性可能会下降。

包裹支撑:包裹支撑的性能决定了一双鞋是否在关键时候可靠,看看NBA那些鞋面外翻成鞋底的图片,有时候都不敢相信这是拿命在赌明天的人是怎么样心情。DL1的包裹支持全然不及同门师兄 D Rose 系列来的爽快,加厚处理的麂皮徒增质感,对鞋面包裹没有过多帮助。鞋楦宽厚,对于我一个扁平足而言显然有些折磨,刚刚好的长度却没有办法享有本应属于双脚的紧致绑缚感。鞋带孔也极为奇葩的只设计了5孔,相对靠后的第一个鞋带孔对最大侧滑区域没有办法提供更好的支撑,这是分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透气性:请允许我用不及格来形容这双看似透气实则不然的超低帮球鞋。我本不该苛求于这一项能够带来多少清凉,毕竟测试期间一直还是初季节。DL1的透气性在每次近2个小时的运动之后总表现出一副大汗淋漓的样子,上脚的闷热完全是因为鞋面没有一个透气孔所致,光靠鞋舌这点透气,也只好用不及格来形容了。

灵活性:极低的鞋帮给予脚踝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突破、投篮、转身的瞬间,鞋子会最大限度的响应并提供空间,这一点和高一个级别的CP8相比也丝毫不处下风。鞋子本身的轻质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穿着者的负荷,单只约395g重量算不上很轻,对比之下CP8单只近425g就显得不那么灵活了。

利拉德2代

抓地力:利拉德2的抓地力毋庸置疑很好,但是沾了灰尘以后会打折扣,擦干净就好了。不过紧密的纹路还是挺容易积灰的,算是小小的瑕疵吧。关于耐磨性,唉,好像不是特别耐磨的主儿,不是咱质疑大底马牌橡胶的耐磨性,而是鞋底的纹路比较浅,吃不准它能扛多久。就耐磨而论,应该胜于CrazyLight Boost,但是不如利拉德1和罗斯5。

缓震:堂堂的利拉德2居然没有boost!不论是谁看到这个缓震配置都会略有失望的吧。利拉德2所搭载的缓震科技是Bounce,小编乍一听还以为是阿迪好几年以前那种洞洞一样的装置。

包裹性:总的来说选自己平时穿的码数就好。多亏了新加的脚踝衬垫,脚后跟不会出现在鞋子里打滑的现象。鞋带系统比以往略高,系紧之后鞋舌鞋领会更好地锁定整只脚丫。2代的鞋舌和内靴更厚了,占据了更多的鞋内空间。不用把鞋带系得特别紧也能带来良好的包裹。

保护性:低帮鞋所能提供的保护性,这双利拉德2上都有。脚后跟宽大的TPU虽然不是很硬,但环绕了整个脚踝,给予了充足的保护性又不会脚踝带来束缚感。中底嵌入了TPU,虽然不可见,但实打实地提升了抗扭转的性能。

利拉德3代

Bounce:Boost理所当然还是目前Adidas的当家科技,可以说是近年Adidas火热的最大功臣之一,不过Bounce的出现缓解了中阶运动鞋的需求,在性价比以及实战中都是相当重要的角色。之前我写过的D. Lillard 2与Alpha Bounce都是搭载Bounce缓震科技,价钱都是900上下不破千(原价),但是表现都非常令人满意,虽然不如Boost的完美脚感,但是Bounce绝对是舒适与功能兼顾的优秀缓震!然而在Dame 3上面的Bounce,前两次穿著感觉要比D. Lillard 2硬了不少,但是大概在2-3小时实战踩开后开始感觉到,矮油,很弹喔!除了一贯超有弹性的缓震之外,启动速度也相当快,我的感觉是比起2代要有更快的反应,当然穿起来比较硬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整体来说全脚掌的Bounce表现还是相当令人满意。

保护性佳 包覆性不错:Dame 3我在试穿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怎么这么硬!整双鞋的材质没有像Lillard 2有种用「合理价格买到高阶鞋」的感觉,而是感觉「真是一分钱一分货啊」!但这并非表示不好,虽然试穿的时候我并不喜欢这双鞋,但是实战表现还是很不错。全新设计的鞋面材质是拥有TPU涂层的网布,号称可以有更好的耐用性以及透气度。透气这一点你听听就好,但是耐用性感觉是比上一代好一些,更强韧,更耐打!鞋子两侧长得像三角尺的人工皮革应该是这次设计的亮点,虽然有人觉得很丑,但至少很创新突破,而且这两块人工皮对包覆性与保护性都有所帮助,配合一体式内靴设计,包覆性跟上代勉强算是持平。由于鞋带绑在人工皮革上而非特别设计的鞋带孔,导致很难绑,很难拉紧,很难松开,很费力。不过值得称赞的是,以一体式内靴来说,Dame 3算是相对好套上脚的,鞋舌开口是配合人体工学的方向,算是比较贴心的设计。

超强抓地力+高耐磨:之前测试的几双近期Adidas的球鞋都有非常良好的抓地力表现,但都是Boost缓震的高阶鞋款,价钱至少是1200人民币起跳,那这双相对便宜的Dame 3会不会因为便宜而表现打折扣?答案是完全没有!鞋底纹路是有些许类似Crazylight Boost 2015的多向纹路,经过不同场地实战测试抓地力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刻纹很深,几次打球下来也完全没有任何磨损,目测应该在外场实战也可以撑好一段时间,在这一点上是远胜于近期几款的Boost篮球鞋(Crazylight Boost 2016, Harden Vol.1, D. Rose 7, Crazy Explosive)。

高性价比:Dame 3比起Lillard 2看规格是相差不多,但是在中国区发售价还少了30元!如果我没记错,Lillard 2一般版本市售价是929人民币,Dame 3则是899人民币,在一片价格居高不下的欧美品牌之中,Dame 3可以说是业界良心啊!此外,Bounce缓震对于一般人绝对是够用,整体的保护性也很好,外底抓地力强而且耐磨,对于预算较低但是喜欢Adidas的人来说负担还不算太重,可以说是继承了Lillard 2,应该会是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明星代言鞋之一!

利拉德4代

抓地:球鞋的抓地非常优秀。大家都了解球鞋90秒的拍摄场地其实是一直有点滑的木质地板,但是在实战中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移动时都不会感觉到球鞋的意外滑动,其抓地力可见一斑。

耐磨:球鞋经过了一周有余的中强度实战以及户外穿着,球鞋并没有看见十分明显的磨损状况,截止至交稿日(27日),球鞋磨损情况如下。我们能够看到,经历了一周的内场实战及户外出行之后,球鞋的磨损并不明显,所以给个8分应该没有大问题。同时,球鞋纹路中的“沟壑”也能在球鞋磨损之后保持球鞋本身的抓地力,这一点上还是要给Jesse老哥加个鸡腿的。

缓震:球鞋的缓震相比3代更像是2代的感觉。虽然在大底和中底上继承了一部分Dame 3的设计,Bounce的密度也与3代相近,但是厚度却与2代相似。因为Bounce的软度足够,缓震也完全不输给3代太多,而突破时能也够感觉到十分迅速的启动反馈。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双保持了缓震,启动又不拖沓,Bounce厚度合适的实战鞋。值得一提的是,因为Bounce本身的密度增大会导致耐用性降低,Dame 4的Bounce是否会像Lunarlon一样“红颜薄命”,这点还需要长期考证。

抗扭转:球鞋的抗扭转在刚拿到手的时候还算是优秀,但是实战一周左右就会“快速退化”。这一点和利拉德3相似,不多说,看图。在实战过程中的一些变相和转身的动作大多都要依靠这样“适中”的抗扭转进行动作。而因为大底纹路有一定上升蔓延,抓地力的加持和优秀抗扭转也让你在许多高速/高强动作中穿着Dame 4站稳脚跟。作为一双中端实战鞋也实属难得。

包裹:利拉德最受欢迎的内靴配置——Techfit,也是自2代开始就一直在球场上证明着自己优秀的包裹性和舒适性,到了4代仍是如此。Dame4的包裹性相对3代更强,最重要的原因是4代的包裹高度更高。同时,类似于“袜套”的鞋口让球鞋能够包到脚踝的上部,使得球鞋更加跟脚。值得一提的是,4代相比3代已经没有那么“挑脚型”了。即使是粗腿哥(是的,粗腿哥回来了)这样前掌较宽,脚背较高的朋友也能高受到球鞋包裹的舒适而不是勒脚,也证明球鞋的鞋型改进的确有所成效。

支撑:球鞋支撑的缺陷是因为两个主要原因:后掌填充太薄(基本等于没有)侧边的TPU不够高。(大概到跟骨附近)。虽然前掌鞋面较硬但是厚度毕竟一般,在急停动作中也可以看到Dame4较为明显的形变。虽然也有鞋身上尼龙线的支撑加持,但是球鞋的支撑却因为球鞋鞋面的“薄”和“软”而被列入“勉强够用”的等级。虽然是为了让球员在变相动作中能够更加自由,但是这样的支撑也使得许多锋线球员会“望而生畏”。

保护:球鞋的保护有两个巨大的缺陷:鞋尖和后跟。支撑性的一定缺失外加后跟TPU仅稳定后跟使得球鞋的脚踝保护并不强,即使是袜套鞋领的加持也只是球鞋的包裹而非保护。而因为鞋尖的鞋面厚度太薄,再加上没有添加保护用的配置,使得鞋尖受到冲撞和踩踏造成的伤害大大提升。实战中曾受到一次鞋尖撞防守者鞋身的冲击,感受到的疼痛“不同凡响”。不得不说没如果要给这双鞋挑什么毛病的话,鞋面的厚度可能会是它的致命伤。

利拉德5代

包裹。先来说重点!!!专柜上脚时非常贴合,不论是前掌脚背还是后跟都非常贴合,可能因为我脚有点宽吧。买的网面版。系紧鞋带刚上脚真的非常贴合,前掌的包裹体验没有脚后半部分强烈但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宽。实战一段时间后。问题出现了,出现了轻微的不跟脚,但比在专柜试pg3的感觉要小。鞋带容易松开,鞋带一松后跟就开始不跟脚。调整鞋带后不跟脚的情况就可以忽略不计。但和刚上脚未实战时的体验不一样。楼主42的脚,利拉德5也买的42,对比我以前的pg5利拉德5会长一点。我同学脚45试穿我的利拉德5说完美包裹。最好还是去专柜试试。

缓震。以前的利拉德3是我曾经最喜欢的实战鞋。买了两双。5对比3来说,后跟的bounce没有3那么软。前掌则是5更为舒服。启动也并不拖沓。总体给我的感觉是弹大于软,有点奇妙。

抓地。人字纹很稳,我这款算水晶底,在油漆地和塑胶地实战总共5小时,没有出现打滑。

支撑。这也是一个重点!!!侧向支撑非常稳。加宽的前掌大底和侧面的软tpu给了足够的支撑。在做变向的时候,因为鞋前掌内侧是有一块bounce突出来的,给你一种撑住地的感觉,真的非常有安全感,和我穿过的欧文3是两个极端。

防侧翻。前掌大底加宽就没得说,稳。脚踝部分把鞋带系到最上的一个鞋带孔后,给人的感觉就是给你安全感但不代表一定能保护你。

耐磨。油漆地和塑胶地5小时,没有磨损,楼主变相还是比较多的。我觉得问题不大。

利拉德6代

缓震性:利拉德6目前中底缓震传闻将以往的 Bounce 材质升级为 Light Strike,无论在启动还是缓震方面,脚感得到进一步升级所以缓震还是没的说的。

支撑性:利拉德6的支撑性得益于人造革鞋面的加持,人造革在牺牲了延展性的情况下,为双脚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防侧翻:同时,利拉德6的前掌防侧翻设计非常突出,每一步都踩得非常踏实,与欧文系列的球形外底形成鲜明对比。中足部分的支撑并没有令人满意,在掰鞋测试时表现即不及格,而且在上脚长时间实战后,中足部分会有非常明显的酸痛感。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