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疫情专题 >正文

今日更新拉肚子拉稀水怎么办,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2022-05-16 18:06:26 疫情专题来源:
导读目前大家应该是对拉肚子拉稀水怎么办,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小编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拉肚子拉稀水怎么办,经...

目前大家应该是对拉肚子拉稀水怎么办,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小编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拉肚子拉稀水怎么办,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方面的相关知识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

患者出现拉肚子拉稀水的症状时,首先就要予以停止进食,采取4—6小时的禁食方案加卧床休息保护肠胃,避免肠胃再受刺激导致拉肚子次数更多,病症更加严重,而且在休息期间需注意补水,多喝温开水以及淡盐糖水,以免拉稀水导致身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休克症状。

食疗法2

当患者拉肚子拉稀水症状稍微好些了,就可以使用以下食疗方法促进肠胃康复,尽快治愈拉肚子症状,如:

石榴皮水

配方:石榴皮60克。

制法:将石榴皮洗净,入锅内,加适量水,煎至100毫升即可。

用法:每日服3次,连续服用1周。

功效:收敛止泻。

白术止泻饮

配方:白术、山药各20克,茯苓15克,乌梅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后去药渣,加入红糖溶化,代茶饮,每日1剂。

茶疗功效: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症见大便稀溏、水样泻,苔白,脉沉细等。

干姜车前子

食材:干姜3g,炒车前子10g。

做法:将干姜、车前子一起研成粉末,加一勺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次一杯,每日3次。

功效:温中止泻,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的急性肠胃炎有很好的效果。禁忌:泄泻停服,不宜久服。

按摩法3

按摩身体上的相关穴位也能起到一定缓解治疗拉肚子拉稀水症状,具体按摩位置和方法如下:

按揉中脘穴

穴位位置: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操作方法:用手掌大小鱼际处以打圈的方式按揉患者中脘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再逆时针按揉5分钟。

按揉天枢穴、大巨穴

穴位位置: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大巨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从肚脐往下两寸(即石门穴)再向左右两寸(约三横指宽)处。

操作方法:用指尖按揉腹部的天枢穴、大巨穴,患者感到舒畅后,双手指尖缓慢地加力,每穴各按揉5分钟。

揉按水分穴

穴位位置: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

操作方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手臂的力度揉按水分穴1 ~ 3分钟,以潮红发热为佳。

按揉大肠俞穴

穴位位置: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5寸。

操作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大肠俞时间为3 ~ 5分钟。

按揉上巨虚穴

穴位位置: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操作方法:以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穴2 ~ 3分钟,力度适中。

按揉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操作方法:以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2 ~3分钟,力度适中。

外敷法4

利用某些药物的止泻作用,将其热敷于患者腹部,达到止泻的目的,是中医上十分有效安全治疗腹泻的方式,如:

吴茱萸外敷脘腹部

材料:吴茱萸30克,食盐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用食盐炒热,外敷于脘腹部。

适应证:寒性泄泻。症状表现: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