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疫情专题 >正文

今日更新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刮痧时痒是在排毒吗

2022-05-20 04:05:08 疫情专题来源:
导读目前大家应该是对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刮痧时痒是在排毒吗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小编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

目前大家应该是对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刮痧时痒是在排毒吗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今天小编CC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刮痧时痒是在排毒吗方面的相关知识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定穴取穴

中脘至神阙、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取穴方法:

(1)中脘:脐上4寸。即肚脐直上一掌。

(2)神阙:肚脐正中凹陷处。

(3)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4)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寸。

(5)梁丘:屈膝,当髂前上棘与髋底外侧端连线上,髋底上2寸。即膝盖骨(6)右端,约三横指左右的上方。

公孙: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刮痧方法

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采用凡士林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泻法。

先刮腹部中脘至神阙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具体操作方法:

(1)在施术穴处均匀涂抹凡士林油。

(2)梁丘、足三里采用平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以局部起痧为度。

(3)内关、公孙采用角刮法:用刮痧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以局部起痧为度。

(4)中脘、神阙采用拇指揉法,也可点按片刻,以局部酸胀为度。

作用

温中散寒、止痛。

适应症

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胃不好刮痧方法二:饮食停滞2定穴取穴

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膏肓。

取穴方法:

(1)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即旁开两横指)。

(2)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

(3)膏肓: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4)中脘:脐上4寸。即脐正中直上一掌。

(5)天枢:脐旁2寸。即脐正中旁开三横指。

(6)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寸。

(7)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

刮痧方法

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采用凡士林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上急者用泻法,缓者用补法。

先刮后背部脾俞、胃俞;然后点揉腹部中脘、天枢;再刮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放痧穴:足三里、膏肓。

具体操作方法:

(1)在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处均匀涂抹凡士林油。

(2)脾俞、胃俞、足三里采用平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以局部起痧为度。

(3)三阴交采用斜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进行斜向刮拭,以局部起痧为度。

(4)中脘、天枢采用拇指揉法,也可点按片刻,以局部酸胀为度。

(5)膏肓穴严格消毒后,采用小号三棱针点刺,不宜深刺,以出3~5滴血为宜。

作用

消食和胃、止痛。

注意:术前仅能食用少量温热食物,不能暴饮暴食。术后要自我按摩腹部以促进消化。

适应症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胃不好刮痧方法三:肝气犯胃3定穴取穴

肝俞、脾俞、胃俞、胃仓、中脘、气海、关元、内关、太冲、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少冲、二间。

取穴方法:

(1)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

(2)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

(3)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

(4)胃仓: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5)中脘:脐正中直上一掌。

(6)气海:脐正中直下两横指。

(7)关元:脐正中直下四横指。

(8)内关:腕横纹直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9)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

(10)二间:握拳,在手示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11太冲:位于足背侧,第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12)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寸。

(13)梁丘:屈膝,当骼前上棘与髋底外侧端连线上,髋底上2寸。

(14)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刮痧方法

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补法。

先刮后背部肝俞、脾俞、胃俞、胃仓;再点揉腹部中脘、气海、关元;然后刮或点揉上臂部内关、足部太冲;最后刮下肢部足三里、梁丘、阳陵泉。放痧穴:太冲、足三里、少冲、二间。

具体操作方法:

(1)在肝俞、脾俞、胃俞、胃仓、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处均匀涂抹红花油。

(2)肝俞、脾俞、胃俞、胃仓采用平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以局部起痧为度。

(3)内关、太冲、阳陵泉采用角刮法:用刮痧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以局部起痧为度。

(4)中脘、气海、关元采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5)少冲、二间二穴进行严格消毒,采用消毒好的小号三棱针点刺,挤出3~5滴血为度。

作用

理气和胃、止胃痛、缓解胸闷痛。

注意:术前饮用少量温水,嘱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少食刺激性食品。

适应症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胃不好刮痧方法四:胃热炽盛4定穴取穴

上脘、梁丘、行间、内庭、合谷、三阴交。

取穴方法:

(1)上脘:脐正中直上5寸。

(2)梁丘:屈膝,当骼前上棘与髋底外侧端连线上,髋底上2寸。

(3)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4)行间: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5)内庭:足背第3趾间缝纹端。

(6)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凹陷中。

刮痧方法

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用泻法。

先刮腹部上脘,再刮手背合谷,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再刮膝部梁丘,最后刮足背部行间、内庭。

具体操作方法:

(1)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

(2)用刮痧板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

(3)上脘采用拇指揉法,也可点按片刻,以局部酸胀为度。

(4)梁丘、行间采用斜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斜向刮拭。

(5)内庭、合谷采用角刮法:用刮痧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刮拭。

作用

清热除烦、止呕。

适应症

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或胃火上炎、破血妄行,导致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等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