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正文

今日更新餐厅用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辞退了我)

2022-05-23 08:30:43 知识问答来源:
导读 用餐厅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炒了我)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正在上“美食与生活”这门课。学生们五人一组,或是扮演“斗剑”的“厨师”,或...

 

用餐厅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炒了我)

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正在上“美食与生活”这门课。学生们五人一组,或是扮演“斗剑”的“厨师”,或是努力完成食物制作的“蜗牛姑娘”。

“你可以多加一点盐。做汤,得加一点水淀粉,边加边搅拌。”昨天(14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第一食堂三楼,化工学院大三学生张正在上课。他的老师是食堂大厨,课程内容是学做肉末汤。这个面向全校师生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食与生》很受学生欢迎,网上选课系统上线不到一分钟就丢了30个名额。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华东科技党委书记杜说,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珍惜粮食。

不仅是华东理工大学,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为更好地落实“厉行节约”行动,全市3400多所学校、300多万师生全面开展了“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专项行动。许多学校将爱护食物和杜绝浪费纳入德育内容,通过按盘子大小提供米饭、倡导“光盘”、补充劳动教育、创建节约型智能食堂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光盘行动”让学生实现“零浪费”

“三(2)班4月份用了15个大盘子,比3月份多了5个,用了30个小盘子,比3月份少了5个。”徐汇实验小学食堂的墙上,醒目地贴着一张记录单,记录着每个月每个班使用大小餐盘的人的变化。徐汇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婷婷说:“我们每个月都会咨询学生和家长,看看下个月学生应该用大盘子还是小盘子吃饭。”

徐汇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厉行节约,晒着光盘,小手拉着大手,一起对浪费说“不”。

这学期初,看到一些孩子的浪费行为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学校再次开动脑筋,将“节约粮食”活动升级为“0版”。“三年级数学课有折线图,我们就把午饭的剩菜称重,让学生把相关数据做成折线图,评出每个月节约粮食的优秀班级,把这个每月的‘光盘人气榜’贴在楼道里。”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一些班级已经从开学浪费3-4斤蔬菜和饭菜,下降到1斤0.5斤左右,五年级学生几乎实现了“零浪费”。

在徐教院附中,食堂采取减少每个饭盒的饭量,增加每个班的饭量总量的办法,让每个班根据自己的需要加餐,有效减少了米饭的浪费。“光盘行动”开展以来,学校食堂每天节约大米15斤左右,剩饭总量从原来的4桶减少到现在的1桶。

让学生在工作中感受到节约的意义。

“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心难。”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制止校园餐饮浪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深化宣传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对此,上海高校、中小学纷纷出招。

作为国家绿色学校,从2016年至今,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围绕农作物种植的过程和相关技术,开发了现代农业系列课程,让学生体验种粮的艰辛。

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开发了现代农业课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种粮的艰辛。

食堂切菜总会有菜叶、菜根之类的边角料。如何变废为宝?华东理工大学的厨师们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青菜的根可以腌制成咸菜,西兰花的茎可以和肉片等配料混合做成小炒,西瓜皮可以做成“素排骨”...其中,芹菜肉米糕免费提供给师生,“菜根肉片”更是物美价廉,只卖2块。

此外,从去年9月开始,华东理工大学还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菜根谈”系列活动。美食公开课邀请厨师授课,老师教学生如何将吃剩的食材做成芹菜丸子、椒盐白菜等色彩鲜艳的菜肴。

智慧食堂精准满足师生需求。

“阿姨,给我一半西兰花和土豆,也请给我减少米饭。谢谢大家!”在上海师范大学的食堂里,不时有女生提出类似的要求。为了鼓励师生养成节约的习惯,上海师范大学提高了食堂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水平。去年以来,大力推进餐食“自选称重”售卖,陆续开设小菜品窗口,丰富菜品结构。

上海师范大学充分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的专业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此外,上海师范大学还着力打造了“云餐厅”,这是一种经济、智能的食堂。它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智能分析学校用餐数量和学生个人用餐习惯,改进用餐种类、数量和形式。“师生想吃什么,食堂都会提供。食物更美味,浪费更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云餐厅”邀请校内外优质品牌商家入驻,菜品末位淘汰。一定时间内很少有人关心的饭菜,必须从“云餐厅”下架。后台大数据统计显示,“云餐厅”上线后,学校餐厨垃圾量同比下降3%,“科技节粮”效果显著。

目前上述的内容应该能够为大家解答出大家对于餐厅用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辞退了我)的疑惑了,所以如果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关注本站其他文章进行了解哦。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