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知识问答 >正文

今日更新心血管病治疗(中国心血管病八大特点)

2022-06-07 09:30:38 知识问答来源:
导读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八大特点)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八大特点)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流行病学实验室赵东教授近日带领团队完成了一项研究综述,总结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8个流行病学特征,对我国未来的疾病预防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显著增加。

赵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其快速持续的增加,尤其是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明显增加,是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初级预防,减少病例数量;增加急救和住院床位,挽救急性期患者的生命;完善康复和二级预防体系,降低大量存活患者的复发、再入院和致残风险。

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居世界前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死亡率仍接近国际平均水平的两倍。

赵东说,我国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医疗可及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有所提高。

然而,2018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全国高血压控制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2%,但知晓率不足50%,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仅为13%。加强高血压的防治仍是进一步减少中国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策略。

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例如,黑龙江省缺血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化死亡率是上海的2倍。与华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脑卒中发病率高4倍,死亡率高4倍。同时,不同地区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现相反的趋势。1990-2015年,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中,缺血性心脏病有22个地区上升,其余11个地区下降,其中澳门、香港和北京下降趋势最为显著。

赵东教授认为,这与不同地区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治有关。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的数量正在增加。

根据预测,2010年至2030年,我国65岁至84岁的老年急性冠心病患者将大幅增加。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老年患者就诊量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首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措施缺乏足够的研究证据。其次,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共病,但我们缺乏对共病的全面评估和治疗指南。这些共病的治疗有时会出现矛盾,几种慢性病的混合使用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赵冬表示,老年人多病共治的需求很大,必须尽快制定相关指南。最后,大量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成为痴呆的“后备军”。“很多年前就有人预测,老龄化会增加老年痴呆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增加社会负担。如果把这个包袱比作一只‘狼’,我想现在‘狼来了’。”赵冬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不明,但高血压和已有的心血管疾病基本被确认为重要影响因素。”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度卒中的患者数量正在增加。

目前,研究发现,轻度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但人们的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例如,约3%的中国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但只有16%的人知道,其中4%的人接受过规范治疗。中国的全国中风登记研究发现,55%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度中风患者在发作后推迟了治疗。近年来,虽然公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度脑卒中的知晓率有所提高,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但总体关注度仍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大这些疾病的知晓率和早期规范治疗率。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率居高不下,院前急救不足。

中国冠心病患者的院外死亡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研究表明,2007年至2009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中有72%死于院外。在近万名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的患者中,真正开始心肺复苏的仅占24%,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赵东告诉记者,很多院前急救时间都是在救护车到达之前耽误了。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症状的认识,缺乏及时呼救急救的意识,缺乏急救技能的普及。她建议进一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急性胸痛后,即使不能确定是否心梗,也要马上叫救护车,以防万一。

未确诊、未治疗、未控制的“三高”人群庞大,血脂控制最差。

“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其中血脂是中国人控制效果最差的。需要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高危人群中只有5%的人在接受治疗,极高危患者中只有15%的人得到药物控制。赵冬解释说,相对于血压和血糖,血脂测量更容易被忽视,尤其需要加强。然而,知晓率不足成为未治疗和未控制人群数量巨大的主要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的推荐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社会正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和加工肉类,身体活动量低,仍然普遍存在。研究表明,与1997年相比,吸烟率和盐摄入量有所下降,但这还远远不够。赵冬补充说,目前,中国在肥胖人口比例、居民日常活动强度和水果消费量方面与健康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好在最近两三年,可乐和油炸方便面的市场销量有所下降,说明人们的健康生活意识有所提高。但赵冬表示,为了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意识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生活中。

赵冬强调,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要尽量把一切可控的危险因素纳入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处于一个理想的水平,使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在一生中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减缓年龄带来的风险增加。

目前上述的内容应该能够为大家解答出大家对于心血管病治疗(中国心血管病八大特点)的疑惑了,所以如果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关注本站其他文章进行了解哦。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