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问答百科 >正文
1、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 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3.唐太宗时,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大唐西域记》) 4.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如图)(3)常设的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明经考儒家经典,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科举制度的作用(p130)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骑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习俗风尚、思想文化的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唐朝的时代精神: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 (1).设都督府,由当地贵族管理: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2).和亲,会盟: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册封,会盟: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2.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3.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即拥戴他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4.吐蕃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 原因: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3.唐太宗时,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大唐西域记》) 4.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如图)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总结出隋唐时期我国有哪些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①我国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②《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品;③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④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⒈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指的是李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杜”指的是杜甫,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⒉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⒊唐朝时,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其中以泥塑和壁画(如壁画《飞天》)为代表。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如图)⒈1004年,辽军的进攻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对此,宰相寇准坚持宋真宗亲征。 ⒉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这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⒊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2、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⒈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他就是金太祖。 ⒉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掳走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⒊金灭北宋的同一年(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形容的是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 5.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⒈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⒉宋代,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重心南移主要原因:(见笔记) ⒊“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⒋北宋前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的水稻品种——占城稻。 5.宋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6.宋朝时,瓷器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北宋前期,由于商业的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的纸币有会子、关子。 ⒏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设蕃坊、蕃市、蕃学。外贸范围广。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⒈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⒉宋朝时,社会的主体是士农工商。 3.宋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户编定为坊郭户进行管理。 4.宋代城市中出现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⒈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⒉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首领是铁木真。 ⒊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4.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元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5.元朝建立后,很快便出兵灭了南宋。南宋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6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①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②推行重农政策。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 7.元朝实行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8.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⒈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 ⒉战国时期,人们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宋代,人们进一步发明了——指南针。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⒊元代的黄道婆向黎族族人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加以创新,使松江地区成为江南棉纺织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黄道婆成为“衣被苍生”的棉神的化身。
3、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⒈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⒉《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被誉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3.宋代三大词人:北宋苏轼、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南宋辛弃疾。 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是元杂剧最负盛名的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 ⒈《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它是北宋张择端所作。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政治:废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军机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1.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由胡惟庸案开始,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设立廷杖制度,它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 ⒊“厂卫”包括东厂和锦衣卫,它是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⒋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⒌科举制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无法选拨到真正的人才。当时所作的文章称为——八股文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⒈明清时期,我国边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等国的侵略。 ⒉明代,戚继光于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然后又到福建和广东抗倭。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3.明末,在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了占据台湾地区的荷兰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4.17世纪40年代,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地区。80年代,在雅克萨反击战中,康熙帝亲征。清军重创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方式:武力平叛、加强管理、联络感情) 1、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2、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等官职,加强对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管辖。 4、以会盟联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 二、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恩威并重、刚柔并济 三、⒈准噶尔是蒙古族的一支,17世纪时得到了沙俄的支持,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曾亲征大战噶尔丹。 2.回部是维吾尔族人。 ⒊清朝,顺治皇帝接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皇帝接见另一位喇嘛教首领班禅,正式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得经过中央册封。 4.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4、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⒈明成祖迁都北京,经他营造的新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⒈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代表作《本草纲目》,它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明清四大名著分别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⒈郑和下西洋。时间:明初,1405——1433年 次数:七次 到达的地方:郑和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3)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3.闭关政策的影响 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⒈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荣盛世指的是:康乾盛世。 ⒉“康乾盛世”时期包含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 ⒊明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向近代文明演进。 ⒋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白莲教起义; (2)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 (3)封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 (4)英国19世纪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海德堡印刷机操作教程(海德堡印刷机)
- 下一篇:最后一页
猜你喜欢:
- 2022-06-05海德堡印刷机操作教程(海德堡印刷机)
- 2022-06-05肯瑞托(肯瑞托)
- 2022-06-05霍兰德倾向测试(霍兰德倾向测验)
- 2022-06-05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图片(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 2022-06-05betwin使用方法(betwin)
- 2022-06-05火星文(火星宝贝系列火星没事)
- 2022-06-05药家鑫父母现况(药家鑫家庭背景,药家鑫家庭背景是什么)
最新文章:
- 2022-06-05奥卡索官方旗舰店(奥卡索)
- 2022-06-05海德堡印刷机操作教程(海德堡印刷机)
- 2022-06-05华北理工大学黄兴(黄华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 2022-06-05做核酸没捅到嗓子眼(核酸没捅到嗓子眼影响结果吗详细介绍)
- 2022-06-05漫威反派(光明会 美国DC漫画超级反派团队)
- 2022-06-05现代悦动
- 2022-06-05csgo的demo怎么切换玩家视角(CSGO 在Demo中无法切换视角解决方法)
- 2022-06-05摩擦力的公式是谁发现的(摩擦力的公式是?)
- 2022-06-05江苏盈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盈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2022-06-05七雄争霸武将招募(七雄争霸武将招募)
- 2022-06-05国庆节高速免费是什么时候开始(今年国庆节高速从什么时候开始免费)
- 2022-06-05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
- 2022-06-05福州云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福州猎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6-05煮鸡蛋最好是几分钟(煮鸡蛋几分钟最好3种鸡蛋绝对不能吃)
- 2022-06-05核酸检测没捅到嗓子眼(核酸检测没捅到喉咙能检测成功吗详细介绍)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